Thursday, March 31, 2016

God sees you ...神看您為獨特, 今天祂定意祝福您

神看您為獨特, 今天祂定意祝福您


5 我未將你造在腹中、我已曉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別你為聖.我已派你作列國的先知。"Before I formed you in the womb I knew you, before you were born I set you apart; I appointed you as a prophet to the nations." 



Friday, March 25, 2016

Good Friday .... 記念

耶穌受難日信息 
http://youtu.be/KpYKdsyNkg8

John 3:16
16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For God so loved the world that he gave his one and only Son, that whoever believes in him shall not perish but have eternal life.

Isaiah 以賽亞書 52:13~53:12

Hebrews 希伯來書 10:16-25

Hebrews 希伯來書 4:14-16; 5:7-9

John 約翰福音18:1-19:42

Tuesday, March 22, 2016

Behind the text ...回望新約歷史軌跡

The New Testament is the word of God, written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the Holy Spirit (2 Tim 3:16; 2Pet 1:20-21).
Believers must make its teaching the center of their life and conduct, and every nonbeliever must be given the opportunity to hear its truths.

感恩今天有同學好友加入一起讀新約中的"使徒行傳", 願意神祝福我們的學習旅程,可以互相造就, 彼此鼓勵與支持!

新約101

基督教(新教)聖經共66卷, 主要用希伯來文(舊約) 和 希臘文(新約) 寫成。 作者超過30人。

66卷書=39卷(舊約) + 27卷(新約)

新約前五本書卷是歷史:
馬太福音
馬可福音
路加福音
約翰福音
使徒行傳

從羅馬書開始到猶大書共21本是書信

最後一本是關於未來啟示的"啟示錄"

Sunday, March 20, 2016

God’s intervention...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

God’s intervention...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

《保羅第二次宣教旅程》Acts 16-18
1. 保羅與巴拿巴為了是否帶馬可同行,起了爭論,甚至因此分開。可能保羅認為應該讓年輕人知道他上回臨陣脫逃是不對的,巴拿巴則認為應該再給他機會;到底保羅對還是巴拿巴對?路加未說,也許兩人都對。教會需要有像保羅這樣觀點的人,也需要有巴拿巴(勸慰子)這樣觀點的人。

2. 而他們的分開也是好事,在一些基本觀點上看法不一,若在一起同工,可能會耗費許多心力時間在彼此的協調上;若分開,反而能在各自領域裡被神使用,教會也因此更有多樣性,只要分開時能和平地分開,不要變成分裂,也不要彼此批評攻擊。所以有時可能基督徒的「分開是合一的基礎」

3. 同工:這次保羅帶了另一個同工西拉(Silas) 出發。他們先探訪先前所建立的加拉太眾教會,在路司得 (Lystra) 將年青使徒(young disciple) 提摩太(Timothy) 帶走同行,此後提摩太多半待在保羅身邊作他的幫手,也作門徒學習服事。

4. 聖靈的帶領:之後保羅似乎想按次序往亞西亞 ASIA(加拉太西邊 ... 弗呂家- Phrygia)去,但不知聖靈用何種方式使保羅感覺到祂的禁止;所以保羅就考慮往庇推尼 ( Bithynia) 去,那是在亞西亞北邊,仍是加拉太西(北)邊。但耶穌的靈仍不許。顯然主有祂的計劃,不一定要保羅按地理位置的次序來宣教。最後當保羅下到特羅亞 (意大利的省份 Foggia 的一個市鎮Seaport of Troas)(往歐洲去的門路),主以異象印證這是祂的帶領。

5. 今天有學者分析這件事,說這是主有智慧的策略,先讓富冒險犯難精神的歐洲人得著福音,他們也比較不會像中國人要經過許多世紀,在唐朝時福音才進入中國,(還是個有點異端的教派呢!)又要再許多世紀福音才得以真實在中國紮根。

6. 也許我們只能說,這一切是神奧秘的旨意,我們是很難用人的想法去解釋。至少保羅顯然不像今天讀這些記載的人所說,有什麼說得上原則的策略;保羅似乎只是自然地跟隨主,讓聖靈帶領他。

7. 可能是在特羅亞(Troas),保羅得著一位最親密的同工路加,因為從此處開始,他的記載用了「我們」代替「他們」。然後保羅建立了歐洲第一個教會(腓立比教會)。很可能路加被留在此牧養,直到第三次旅程結束才再歸隊,這可以從路加所用代名詞看出。

8. 第二次旅程保羅和他的同工建立了馬其頓(Macedonia) 與亞該亞幾個教會,甚至來到希臘文化重鎮雅典傳福音,但路加沒有清楚說明是否在雅典也建立了教會。大概在這段期間,保羅寫了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給那新生的教會。加拉太書也許也寫於這前後

9. Acts 18:12 提到的迦流 (Gallio),是學者用以推斷這時期的年代重要的依據。在哥林多的一年半應該約在主後51~52年間。保羅在哥林多(Corinth)得著另一對夫婦成為非常寶貴的同工,就是百基拉與亞居拉 (Priscilla & Aquila);自古以來的版本都將妻子百基拉的名字寫在前頭,很可能她在事奉上比她丈夫更被神使用。路加一向留意婦女們在神國中的地位。

10. 保羅結束第二次旅程回耶路撒冷之前,先經過以弗所,撒了一點種子,並且留百基拉夫婦在那兒。也許他開始從經驗中明白,這樣會使教會的建造更紮實。




〔腓立比(Philippi )教會的建立〕Acts 16
1. 有聖靈的引導與差遣-馬其頓人的異象。
2. 先找到比較有根基的人,這裡有神的介入God’s intervention。一旦你遇見像呂底亞一樣的人,他們留心聽而且聽進去了,教會的建立就會有了美好的基礎。
3. 不以神蹟主導,看重神的主權過於恩賜。
4. 信心與讚美,同工也同心(西拉並沒有因下監而責怪保羅)。
5. 全家歸主。
6. 留下路加繼續栽培牧養。

〔思想在其他幾個地方建立教會的原則〕
1. 路加說庇哩亞人比帖撒羅尼迦人好,因為他們聽見福音後,就甘心領受這道,而且天天查考聖經。信心是得救並得建立所必須的,而信心來自神的道(Romans 10:17)。

17 可見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
Consequently, faith comes from hearing the message, and the message is heard through the word of Christ.
所以我們傳福音應該清楚地傳講神的道,期待神得著像庇哩亞人一樣的人。
2. 保羅在希臘文化與異教崇拜的中心雅典,他在猶太會堂傳道,也到市上跟雅典人傳福音。從這篇講章可以看出,他並未像在會堂一樣多引用聖經,乃使用所謂「自然啟示」,甚至引用了希臘詩人的話。他找共同點來見證基督。他也沒有批評或定罪其偶像崇拜,反而稱讚他們凡事很敬畏鬼神,然後借用他們所拜「未識之神」,引進對創造之真神的認識,也引進福音

Wednesday, March 16, 2016

Let your light so shine before men....與神同工

Let your light so shine before men,that they may see your good works and glorify your Father in heaven.

保羅三次宣教旅程
〔第一次宣教旅程〕Acts 13-14 
1. 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是先到居比路(Cyprus 島國塞浦路斯),然後來到小亞細亞 (ASIA),旁非利亞的別加 (Perga in Pamphylia) ,以後他們就多半留在( Galatia) 加拉太了。包括彼西底的安提阿(Antioch of Pisida)、以哥念 (Iconium) 、路司得(Lystra)、特庇(Derbe)等地。後來他寫加拉太書(Galatians),對象應該就是這些第一次宣教旅程所建立的教會;雖然有些現代學者有不同看法。
2. 同工:先是巴拿巴(Barnabas),事實上開始時是巴拿巴帶頭的,但似乎逐漸保羅成為帶頭說話的(Acts 14:12)。最初馬可(Mark)也與他們同行,事奉主有個年輕人跟隨左右很好,一方面作幫手,一方面也能訓練後起之秀。可惜馬可中途離開了。 後來保羅與巴拿巴為他而分開。感謝主,以後馬可回頭學他的功課,至終也被保羅所接納並稱讚(Colossians 4:102nd Timothy 4:11)
3. 保羅在路司得(Lystra) 行了一個奇神蹟後,剛開始得著眾人的擁戴,繼而變為迫害。所以你不要以為神蹟一定帶來教會增長。保羅被石頭打到眾人以為他死了,他再站起來顯然是另一個神蹟。保羅撒下美好種子,培育出一個提摩太來,後來要在保羅後半生中成為保羅的幫手與接班人。
4. 初代教會的增長,似乎都不是藉著安排能為眾人接受的方式來達成,無論是敬拜的方式、聚會時間的長短、聚會的內容等等。教會乃是在忠心傳講福音中 (Acts 6:7), 在迫害中(Acts 8:1-4), 在實施教會懲戒中(Acts 5),也在凡事敬畏主並蒙聖靈安慰中(Acts 9:31),人數一直增多。
5. 保羅每次宣教旅程結束時,通常會回母會安提阿「述職」,如同今天宣教士常作的。在加拉太建立了教會後,他們先回耶路撒冷,可能是因這期間他們遇見律法的爭論,也可能因為巴拿巴來自耶路撒冷教會。後來保羅另兩次宣教旅程結束時,都會先回耶路撒冷,彷彿是另一個母會。
6. 保羅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講道的內容,提供了一些舊約經文的補充,像掃羅作王年數,及士師時期的長短。保羅也賦予一些舊約經文在福音裡的意義,像詩篇第二篇的經文。
7. 保羅在安提阿是進會堂講道,引用聖經來傳講基督;他在路司得則是直接在外邦世界傳福音,他就引用一般性的所謂「自然啟示」,從共同點來切入福音。
8. 傳福音的次序:保羅每到一個地方,常先到猶太會堂去,因為他們已經有神的道,應該先得福音,也應該比別人容易明白福音。而一旦猶太人不接受,使徒就轉向外邦,這是神安排的次序,像保羅在 羅馬書九~十一章所說 (Romans 9~11)我們傳福音也當優先傳給那些神已預備好心的人,像已經有神兒女作過美好見證的人。
9. 會堂遍佈羅馬各處,又有時會主動邀請外地來的教師講道,這都給使徒傳福音的事工鋪路。在會堂聚會的不只有猶太人,還有敬虔的外邦人,他們喜歡猶太人的聖潔標準,以及神純正的道;這人中有的受了割禮進猶太教,也有的只是來聚會,路加稱之為敬畏神的人。
10. 保羅離開前選立了長老,將教會交託他們。後來加拉太教會偏離福音真理,或許是因為使徒們來不及多留在那邊,打下更穩固根基。也許這是為何保羅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有些地方他留下同工照管初生的教會,像他將路加留在馬其頓;有些地方他自己待了較長時間,像他在哥林多待了一年半。
《耶路撒冷會議》Acts 15
1. 初代教會在真理上最起頭的爭議,就於外邦人是否應先進猶太教,也就是遵行摩西律法,並受割禮之後,才能信福音而得救;舊約時代神與以色列人立的約,是否應十足用在新約時代呢?
2. 保羅所領受的啟示,使他認為外邦人可以直接因信靠基督而得救,不需經過猶太人律法這一步驟,這使他成為許多猶太人(包括已信主的猶太弟兄)不能忍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向認為猶太人是惟一能得救的民族,你要得救就必須先進猶太教、受割禮,否則就是外邦的狗!一位拉比甚至說:「上帝造外邦人,為要作地獄之火的燃料!」

3. 其實不是只有保羅如此主張,彼得也明白這個,但他們並未在外邦宣教,比較不會碰到這樣的衝突。現在保羅在外邦遇見這問題,在安提阿又遇見熱心的猶太人,專程從猶太到安提阿去教訓人,要先受割禮才能得救,保羅跟他們大大爭辯。可能安提阿不是每個人對此都像保羅一樣有把握,所以就決定送到「母會」耶路撒冷去裁決。

Monday, March 14, 2016

Calling... 從"保羅", "巴拿巴"看神的呼召

Calling... 從"保羅", "巴拿巴"看神的呼召

Acts 13
2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While they were worshiping the Lord and fasting, the Holy Spirit said, "Set apart for me Barnabas and Saul for the work to which I have called them."

「呼召」這兩個字、在希伯來文或者是希臘文都有「呼叫、邀請、選召」等等不同的意思;不論是在舊約或是新約,都是上帝通過不一樣的方式、在「呼叫、邀請、選召」祂所疼愛的兒女一起參與在祂神聖的事工!雖然我們是不夠資格和上帝一起同工!但愛我們的上帝祂非常喜歡我們和祂一起同工,共同來完成許多、我們有限的人類認為沒有辦法完成的事!讓上帝祂自己的名可以得著榮耀!並且通過我們參與上帝所主導的聖工、上帝也要讓我們可以清楚明白我們是被創造者的身份!

在新、舊約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的聖經人物、他們是如何用信心來「回應上帝對他們的呼召」。整本聖經可以說是記錄上帝的子民如何用他們對上帝不變的信心來「回應上帝對他們呼召」的一本見證集!

上帝在不同的時候會用都用不同方式,在呼召我們一同參與祂的聖工!有些是讓我們親眼看到、神蹟奇事的方式來呼召我們!舉例來說、當上帝呼召摩西要他帶領以色列百姓、離開埃及地的時候、是讓摩西看到「焚而不毀的異象!」當上帝呼召保羅、要他成為一個外邦宣教士的時候、是讓保羅在前往大馬色的路上「看到強光、跌倒在地、眼睛突然變瞎的異象」!後來又在使徒禁食祈禱中聖靈直接說出要分派巴拿巴和掃羅(保羅) 
去作神召他們所作的工。 (Acts 13:2), 巴拿巴和保羅就這樣在接受按手祝福後開始了第一次的佈道旅程。

但是上帝有時也會用非常單純的方式、來呼召人;如同在馬太福音第四章耶穌呼召門徒的記載、18 耶穌在加利利海邊行走,看見弟兄二人,就是那稱呼彼得的西門和他兄弟安得烈,在海裡撒網;他們本是打魚的。19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20 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Mark 4:18-20)。耶穌只是開口邀請他們倆人、一同來參與宣揚上帝國的事工!西門彼得和安得烈、他們倆人就用實際的行動─「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他。」─來「回應上帝對他們的呼召」。

雖然呼召的方式是不一樣,但是上帝對於願意接受呼召、一同參與聖工的兒女都視為寶貝也都是相同的對待。

「特別的呼召」就是上帝給個人在他心內的深處、有特別的感動,努力去完成、上帝看為善的服事!這個服事、不一定是要獻身成為宣教師或者是牧師!一位用基督的愛心去醫治我們病痛的醫生;一位在世上認真打拼、實踐上帝公義用心關懷弱勢的社會工作者;一位擔負起上帝好的管家、對自然、生態特別關心的科學家;或者是、在家裡認真教導子女的家庭主婦。都是有上帝「特別的呼召」在他們的心中!他們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的職場、回應上帝在他們心中這「特別的呼召」
都以榮耀上帝的名為依歸!

Saturday, March 12, 2016

1st Missionary Journey.... 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

1st Missionary Journey.... 保羅第一次宣教旅程



當時AD41-44 希律王 亞基帕一世(Completely Un-Goldlike King - "Herod Agrippa I") 苦害教會中人, 到彼得被捕下監, 後彼得被神的使者釋放, 至希律王的死(AD44), 教會暫時得享平安, 神的道日見興旺得以廣傳。安提阿教會事奉主, 禁食的時候, 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Acts 13:2)。於是在禁食禱告, 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去了 (Acts 13:3)。AD47-48 保羅與巴拿巴還有馬可接著展開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偉大旅程。

這是保羅面向外邦的第一次旅行佈道, 約在主後47年, 當時有巴拿巴與馬可同行。從西流基開始坐船往居比路 (島國塞浦路斯) 再到居比路島東岸的大商埠"撒拉米"。此埠在敘利亞的對岸

Christiani (Christian) ....信徒開始被稱為"基督徒"

Christiani (Christian) ....信徒開始被稱為"基督徒"

Acts 11:26
26 找著了、就帶他(保羅)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and when he (Barnabas) found him(Saul/Paul), he brought him to Antioch. So for a whole year Barnabas and Saul met with the church and taught great numbers of people. The disciples were called Christians first at Antioch.
在聖經中我們遇到"基督徒"時通常都稱為"門徒"、 "信徒" 或 "弟兄"。 但到了安提阿( Antioch of Syria) 門徒首次被稱為"基督徒",即"基督人", "小基督" 的意思。 安提阿的教外人可能因信徒( 如巴拿巴...) 常講基督的復活, 生活方式和他們有異, 又不能算是猶太人, 因此給他們取了這個半希臘, 半拉丁的名字 Christiani (基督徒)。 後來"基督徒" 從那時候開始成了所有信徒的稱呼。(Acts 26:28) (1st Peter 4:16)。

Friday, March 11, 2016

Giving ~ an act of Grace 💕...教會慈善工作的開展

Giving ~ an act of Grace 💕...教會慈善工作的開展

初代教會相當重視賙濟的工作,有些是個人的服事,像多加(Acts9:36) ,還有哥尼流(Acts 10:2)。有些是教會整體作的,特別是安提阿教會巴拿巴的工作有關(Acts11:29) 以後保羅也在外邦教會作這樣的事(Romans15:26~31)。

保羅也在他的書信中 (Romans 12) 幾次教導有關賙濟, 聖徒有缺乏或其他慈善事業的事。

但使徒們並不以慈善工作為傳福音的前導,他們乃是沒有用別的花招地只單單倚靠聖靈的大能,倚靠福音本身的大能。事實上彼得與約翰在聖殿美門口,並未藉賙濟窮人得著名聲,作所謂「福音預工」,使福音更容易傳揚;他們乃是說:「金銀我都沒有,但我有耶穌!」然後因聖靈的大能,使許多人歸向基督。

初代教會仍非常看重慈善工作,並因此在外邦人中有好名聲。保羅則藉收集外邦教會的捐項,賙濟猶太的窮人,來促進兩者之間的關係。

據猶太歷史記載, 饑荒發生在44-48年間。 保羅和巴拿巴大概在46/47年夏天把捐款送去耶路撒冷賬饑, 把善款送到眾長老家。 (Acts 11:28-30)。






Thursday, March 10, 2016

"Good man" Barnabas... 巴拿巴 "勸慰子"

Acts 11:24
24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He was a good man, full of the Holy Spirit and faith, and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were brought to the Lord.
巴拿巴(英語:Barnabas,在聖經新約中記載的一個早期的猶太人基督徒。他和使徒保羅、 馬可福音的作者馬可合作完成了一系列的傳教行程,幫助基督教的廣傳.
巴拿巴原名約瑟(Joseph),是個猶太的利未人(Levites)生於島國塞浦路斯(Cyprus)。使徒們給他一個別名——巴拿巴,意思是「勸慰子」(使徒行傳4:36)。 當時基督教會剛剛成立,巴拿巴很受他人喜愛和尊重。有些學者認為巴拿巴是耶穌的一個早期門徒。(路加福音10:1,2)。
公元 33 年五旬節之後不久,巴拿巴主動賣掉一塊土地,把得來的金錢交給使徒。當時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凡物公用,使徒「按各人的需要,分給各人」。巴拿巴可能頗為富有,留意到信徒同工的匱乏,卻毫不吝嗇,於是慷慨解囊。(使徒行傳4:34-37)巴拿巴甘心獻出自己和財物去推廣王國的權益。「只要別人需要鼓勵,巴拿巴就義不容辭,施予援手」。 從聖經記載的另一件事,可以清楚看出巴拿巴的這個特質。
公元36年左右,大數的掃羅(保羅)生命被神翻轉後成為基督徒。他想跟耶路撒冷的會衆聯絡,「可是所有人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保羅怎樣説服會衆,相信他已真正改弦易轍,而不是借歸信為名去打擊會衆呢?「巴拿巴就來援助他,領他到使徒那裏。」雖然掃羅後來返回大數的家鄉,兩人卻成為好友。他們的友誼對傳道工作造成深遠的影響。(使徒行傳9:30)

但巴拿巴在安提阿的工作並非到此為止。巴拿巴來自塞浦路斯,也許習慣了跟外邦人來往,因此使徒可能覺得他特別適合向異教徒傳道。可是,巴拿巴打算邀請更多人參與這件既令人振奮又富於意義的工作。

於是,巴拿巴想起掃羅。他知道掃羅歸信時,亞拿尼亞接獲的異象。異象透露,迫害基督徒的掃羅日後會成為「蒙揀選的器皿」,「向衆國族……傳揚(耶穌)的名」。(Acts9:15)於是,巴拿巴出發往200多公里外的大數搜尋掃羅。找着之後,兩人在安提阿結伴工作了差不多一年。在這段時間,門徒『最先在安提阿蒙上帝指引稱為基督徒』。(Acts11:25,26)
繼而巴拿巴偕保羅進行開始了第一次佈道旅程 (Acts 13:2)....



Wednesday, March 9, 2016

Syrian Antioch @Antakya Turkey 基督徒傳教旅程的起源

Acts 11:26
26 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and when he found him, he brought him to Antioch. So for a whole year Barnabas and Saul met with the church and taught great numbers of people. The disciples were called Christians first at Antioch.
安提阿希臘語:Ἀντιόχεια),天主教稱為"安提約基雅"是在奧龍特斯河(Orontes River )的東側的一個古老城市。其遺址位於現在土耳其的城市"安塔基亞"(Antakya)

從前由於安提阿的地理、軍事和經濟位置的重要性,它的香料貿易、絲綢之路... 等對於當地居民有很大的收益。
公元一世纪耶穌的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

約在公元45年, 耶路撒冷會衆接獲報告,傳道工作在敘利亞的安提亞有驚人的增長,當地有一大群説希臘語的居民成為信徒。於是耶路撒冷會衆派"巴拿巴"(Barnabas) 視察情況,把傳道工作組織起來。事實證明,巴拿巴確實是最佳人選。據路加報導説:「他到了那裏,看見上帝的分外恩慈,就很歡喜,開始鼓勵所有人要衷心決意留在主裏;巴拿巴是個良善的人,充滿聖靈和信心。於是加添了一大群歸主的人。」(使徒行傳11:22-24)


使徒保羅的第一、第二次踏出傳教旅程也是從安提亞開始

Saturday, March 5, 2016

Peter@ Cornelius's House... 哥尼流與 "外邦人的五旬節

Peter@ Cornelius's House... 哥尼流與 "外邦人的五旬節


Acts 10:34
34 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 神是不偏待人.
Then Peter began to speak: "I now realize how true it is that God does not show favoritism 
35 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but accepts men from every nation who fear him and do what is right.
哥尼流- 第一個外邦人因信稱義受洗
哥尼流一家和當時聽道的外邦人 (Gentiles), 都是未受"割禮" 的外邦信徒, 耶穌升天後五旬節聖靈降臨至此時約有10年。彼得看見神給他的3次異象後遵從主的指示向哥尼流一家傳道, 這是教會工作上的一大突破。因為當時的猶太人連彼得在內, 尚未預備接受聖靈能降臨在外邦人身上, 正如像當日聖靈降臨在猶太人身上一樣。
這事稱為"外邦人的五旬節", 是爲叫人知道從今以後, 猶太人和外邦人同屬一聖靈。聖靈顯示在外邦人身上的恩賜, 與當初五旬節時是完全一樣的, 這就是說方言, 宣講神的偉大作為。
彼得向哥尼流和當時聽道的人們講道時聖靈便降臨, 那時候也沒有經過"按手" 或類似的儀式, 而且是在他們受冼之前; 可見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 單憑信主便可以得著聖靈 (Acts 10:43), 不需依靠其他人或條件。
Acts 11:18彼得向耶路撒冷教會報告並說服眾弟兄(奉割禮的門徒) 複述哥尼流家聖靈降臨的經歷, 有力見證普天下人不靠割禮和行為, 乃靠主的救恩 "悔改得生命"。 福音從此向四方傳開。
*Gentiles-- non-Israelite peoples 外邦人​一​詞​在新舊約聖​經有數​種​意義,​有時​是​指​非​以色列​家​系​的​人;​有時​是​指​非​猶太人​家​系​的​人;​有時​是​指​沒​福音​的​民族。

***Good News ... 好消息與耶穌生平

耶穌電影(粵語)
Check out this video on YouTube:

www.bibleus.org  耶穌家缙
&


這篇分析文章超好, 可用作為簡易藍本然後自己再作獨立研究再分析... 

新的眼光看新約(二)四卷福音書
福音是譯自希臘文,意思就是信息」。在全部聖經中只有馬太、馬可、路加、約翰這四本書被稱為福音書。因這四本書都是敘述耶穌基督在世33年的生活、工作和言行。耶穌曾問門徒兩個問題,說到我們對祂的認識可有不同方面:
* 人說我是誰:對耶穌客觀的認知。憑祂所作所為,眾人對祂的見證,就可知祂是神所差的先知,祂所做的盡都是好的(太21:11路24:19約9:30-33)。
* 你們說我是誰:每個人對耶穌都要有主觀的經歷,都要單獨來認識祂,與祂有個別親密的關係,不能套別人的話,或藉他人的經歷來認知耶穌。
客觀認知和主觀經歷都很重要,藉著別人得著啟示,幫助我們認識耶穌。如眾先知考查他們心裡基督的靈,聖靈也會啟示給人(彼前1:10-12)別人的看見可以作參考畢竟自己也要經歷如神對雅各說:我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創28:13),但終究神要成為雅各的神(創28:21)。

 為何會有四卷福音書?
福音書被寫成是要為基督作見證,不知道基督的生平,更要效法基督的樣式。世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東西描寫基督生平的福音書都為基督作見證,雖然有相同的部份,但也有彼此獨特的部分四卷福音書從四種不同的角度看基督。
1. 基督的屬性以西結書和啟示錄提到四活物(結1:28啟4:7),有獅、牛、人,和鷹的臉面,這是屬神的子民要被神塑造的形像,就是基督的形像。
2. 福音廣傳耶穌吩咐門徒要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祂的見證(徒1:8)。在天上有數不清贖百姓,他們是從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來的(啟7:9)。撒迦利亞書提到有四匹馬奉差要走遍全地(亞1:8-10)。
3. 神愛深廣神向我們所顯的愛是何等地長、闊、高、深(弗3:18)。

下表列出了四福音書的一些區別:
四福音書的比較
福音書
重點
基督
關鍵詞
馬太 (教師)
教訓
君王(獅子)
應許的彌賽亞 -君王
猶太人
「應驗」
馬可 (傳道人)
神跡
救贖者 (牛犢)
上主受苦的僕人
羅馬人
「隨即」
路加 (史學家)
比喻
人性(人)
無罪的人子
希臘人 /外邦人
「人子」
約翰 (神學家)
教義
神性(鷹)
完美的神子
基督徒 /
全世界
「信」

 四卷福音書的背景
1. 馬太福音基督是榮耀的君王,四活物中的獅,代表猶大支派的獅子。馬太主要寫給猶太人,引用許多舊約預言的經文。並記載耶穌的家譜,指出祂是大衛王室的後裔,生來要作猶太人的王。猶大的王族是以獅子象徵
a. 一開頭就記載耶穌基督的家譜,指出「亞伯拉罕的後裔,大衛的子孫」,這家譜是約瑟家譜,血源上與耶穌無關,印證耶利米的預言(耶22:24-30)
b. 馬太記錄登山寶訓,這是天國的王在山上宣告祂的王權,頒佈天國律法
c. 馬太對天國的比喻有系統地記載,「天國」一詞出現了38次
d. 耶穌給門徒的大使命是去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傳天國的福音,直到末世。
2. 馬可福音基督是受苦的僕人,四活物中的牛,祂成為贖罪祭牲,成為贖罪祭(賽53章)。馬可指出祂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太20:28)。作者馬可記錄彼得的講道或見證沒有家譜,耶穌一出場開始服事,匆匆忙忙且不停工作。書中「隨即」出現43次。這是從彼得的角度看耶穌,一開頭就寫到「神的兒子,耶穌基督」。
3. 路加福音基督是人子,四活物中的」。耶穌的家是記載馬利亞的家譜,因祂是女人的後裔(創3:15),且追溯到亞當,神的兒子降世為人,要藉著死敗壞掌死權的魔鬼(來2:14),從死裡復活,拿著陰間和死亡的鑰匙(啟1:18)。作者路加是保羅的同工,他是外邦人,職業醫生,從歷史角度來看耶穌。
a. 耶穌降生和童年都是從馬利亞的角度來看,馬太福音是約瑟的角度,記載耶穌12歲的故事,那年紀的男孩要行「誡命之子bar mitzvah」之禮。
b. 福音書中記載許多有關女人、窮人罪人撒瑪利亞人,和外邦人之事。
c. 路加提到天使聖靈禱告等主題,書中末了說到要傳悔改赦罪之道
4. 約翰福音基督是神子,從聖靈感孕,代表四活物中的鷹,因為空氣和靈的原文是同一個字,代表祂隨從聖靈,靠著聖靈行事,在聖靈中運行,聖靈在祂身上沒有限量(約3:34)。最後被寫成的福音書,像是在天上從神的角度看

 對觀福音與約翰的比對四卷福音書中,馬太、馬可和路加所記載的大致上是相同的。但約翰所記載的,比較其它的福音書,在時間上遲了許多之外,大多數都是他們所沒有記載的。
一般人把馬太、馬可、路加稱之為Synoptic Gospelssyn的為「一起的」;而optic為「相似」之意。中文翻成「對觀福音」或「符類福音」
福音書的比較:相同與不同
福音書
獨有的部分%
相同的部分%
馬可福音
7
93
馬太福音
42
58
路加福音
59
41
約翰福音
92
8
這些福音書,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三卷福音書記載事件的手法,都有相似之處(比較太九9;可二10;路五24),但是,三卷福音書都有獨特不同的記載,這三卷福音書主要是記載耶穌在加利利和各處遊行三年半的時間,最後才到耶路撒冷。而約翰福音則大部份描述耶穌過節在猶太地和耶路撒冷的服事。

 彌賽亞的生平
要看耶穌基督的生平,必須以三卷福音書為藍本,主要是以耶穌受洗後三年半的服事。祂以彌賽亞的身分傳道、醫病、趕鬼並呼召門徒,教訓門徒,最後到耶路撒冷完成救贖的工作,復活、升天,並吩咐門徒傳天國的福音
1. 從出生到受洗三卷描述耶穌的降生,應驗了神應許彌賽亞要怎麼臨到世上。
a. 出生:聖經的家譜非常重要,凡事都要追溯根本,有所依據,如創世記記錄天地萬物的來歷(創2:4),也記下亞當的後代(創5:1)。亞當犯罪後,神為人預備救主,都記在聖經上,經過歷代不斷地啟示,神應許的救主漸漸顯明,祂是「女人的後裔」、「亞伯拉罕的後裔」,和「大衛的子孫」。
b. 童年:彌賽亞是神的兒子,祂降生時卻是軟弱的嬰孩,無人理會;唯有被神啟示的才認識祂,敬拜祂。但不屬祂的人不認識祂,甚至敵擋祂。
c. 受洗:彌賽亞降臨前,神先差遣先知以利亞,使人心歸向神(瑪4:5),他是曠野之聲,為彌賽亞預備道路(賽40:3)。耶穌受洗,表示祂是大祭司,到聖所服事前,先用水洗滌(出30:20)。也表示祂認同我們,祂雖無罪,但不以此為義,讓神稱祂為義(林前4:4)。祂凡事受試探,但祂勝過試探
2. 加利利的事奉耶穌在加利利傳福音,那地被人輕看(約7:4152),天國的福音是給謙卑的人(賽61:1),要臨到那些心靈痛悔謙卑的人(賽57:14-15)。
a. 傳天國的福音:耶穌靠聖靈的能力,傳道、醫病、趕鬼,並呼召門徒,教訓眾人,祂說話行事滿有權柄,吸引眾人跟隨祂。
b. 天國的教訓:彌賽亞降臨要建立祂的國度,告訴人們如何成為天國的子民,耶穌登山教訓人,表示祂是彌賽亞王,在山上傳聖旨,教訓人(詩2:6-7賽2:2-3)。天國的王彌賽亞降臨,要在人的心中掌權,使人重生(約3:3-5),能遵行神的旨意(結36:25-27)。天國律法不是屬肉體的條例(來7:16),而是按照心靈的新樣(羅7:6);不是寫給屬血氣的,而是寫給屬天國的人;這律法靠著血氣是行不出來,只有靠聖靈才能做到。
c. 彌賽亞不揚聲,也不被尊重。祂由至高榮耀降至最卑,成為奴僕的樣式,祂照神旨意行,神就使祂升為至高(腓2:6-11),成為審判全地的主,祂的審判盡都公義(約5:20-30)。但人們不尊祂,法利賽人更是敵擋祂。
d. 天國的比喻耶穌靠神的靈行神蹟,神國就臨到世上(太12:28)。當人們拒絕天國,耶穌就將天國隱藏,不行異能(太13:58),並用比喻說話。耶穌在加利利所講天國的比喻是用現實生活的故事,特別是鄉野生活的點點滴滴,來說明彌賽亞來傳天國的福音,凡信祂,稱祂為主的,天國就在他們心裡,天國在人心裡是個生命體,會漸漸增長,直到完全
3. 周遊各地事奉耶穌帶著門徒周遊各地,門徒與祂同在磨難中,將來神的國也要藉著門徒傳出去。耶穌被聖靈和能力膏抹,行了許多神蹟奇事,是因為神與祂同在(徒10:38),祂行神蹟的出發點是基於對人的憐憫和對神的順服,且把榮耀都歸與神。但人若不信,祂就不多行神蹟。
a. 耶穌與門一同周遊各地在曠野行神蹟餵飽五千人,他們多半去耶路撒冷過節的人,耶穌行了分餅的神蹟。印證祂就是那先知(約6:14),藉神蹟滿足人的身體,也藉祂說的話餵養人的心靈。祂是從天降下生命的糧,祂的身體為我們擘開,祂的話叫我們活著(約6:51, 63)。
b. 耶穌也到外邦人的地去,在那裡行了餵飽四千人的神蹟。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祂都憐憫他們(可6:34; 8:2)。祂是從天降下的糧,是普世的,能餵飽世上所有的人,凡願意的,就能得著生命的糧(約6:51),叫世人因認識祂而得著永遠的生命(賽55:1-5)耶穌在本地行神蹟,教訓眾人,卻不被猶太人接受。祂來到外邦之地,卻大受歡迎。神所賜是白白的恩典,只要願意領受,即便是罪人或外邦人,都能得著(賽55:1-5)。
c.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在那裡問門徒說祂是誰,結果彼得被天父指示,宣告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從此祂將自己要被釘十字架的事告訴門徒,並帶了三個門徒登山變相,印證祂是神的兒子。
d. 耶穌三次預言祂要受難門徒不明白,且爭相為大。耶穌離開加利利,往耶路撒冷去完成救贖的工作。一路上祂行神蹟奇事,並教導天國的事。
4. 來到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大君王的城(詩48:2),彌賽亞在此建立祂的國權,耶穌上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公開向人顯明祂是彌賽亞。彌賽亞第一次降臨是謙和的君王,逾越節羔羊(林前5:7),要救罪人(約3:17)。彌賽亞第二次降臨是榮耀的君王,要在地上設立祂的王權,在寶座上施行審判(啟21-22章)。
a. 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印證自己是彌賽亞,謙和的君王(亞9:9)。祂潔淨聖殿,咒詛無花果樹,並接受檢驗,祂是無瑕疵的羔羊〔正月10日〕。
b. 耶穌在加利利講天國比喻,指祂第一次降臨,祂來不是定人的罪,而是叫人因祂得救(約3:17)。天國在信祂,尊祂為王的人心裡。祂進耶路撒冷後講天國比喻,則指末世榮耀再臨,祂要得國,天國臨到世上(啟11:15)。祂要坐在寶座上施行審判,不要祂作王的人都要受審判。
c. 責備法利賽人,為耶路撒冷哀哭:猶太人固守遺傳和宗教儀文,使他們不認識彌賽亞,不知道神眷顧他們的日子,將來他們要遭大難。
d. 耶穌以耶路撒冷和聖殿要被毀,來預言末世祂再來的日子,會有災難,但祂再臨時要坐在榮耀的寶座上,施行審判。祂受膏,印證祂要受難。
e. 耶穌被賣的那一夜用祂的血與門徒立了新約,祂將生命當作贖價,擔當普天下人的罪。接著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後來被賣、捉拿、在公會和彼拉多面前受審,最後在逾越節那天被釘十字架,在日落之前埋葬
f. 逾越節過後第三天,也是七日的頭一日,耶穌復活了,顯現給婦女看,後顯現給門徒看,並吩咐他們大使命: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
Ii